根據藍海華騰10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,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盈利3800萬元~4300萬元,其中第三季度盈利1,000萬元-1,200萬元。相比上年同期虧損8024.26萬元,前三季度增長147.36%至153.59%,扭虧為盈。
由于公司積極拓展業務,實現了主營業務的較好增長,同時公司繼續推進內部管控,降本增效,實現期間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,由此,三季度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表現。其中,公司控股子公司藍海永辰受益于下游造紙和化工行業的需求發展,工控系統集成及相關設備業務呈現較好增長。
從產品布局來看,藍海華騰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、中
低壓變頻器、造紙機設備,其中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的占比最大,其次是中低壓變頻占30%。最近公司在互動平臺上表示,截至半年度
新能源汽車相關占比約43%,新能源已經成為公司的主要業務。
目前,藍海華騰掌握電機驅動的核心控制技術,同時具有完善的產業化設計和生產能力,擁有豐富的產品系列,產品電壓等級涵蓋200V、400V、690V、1140V,產品功率范圍覆蓋0.4kW~3000kW,可滿足各類高、中、低端市場的應用需求。
2019年年報顯示,藍海華騰去年營收3.2億,而利潤為-1.52億,凈利潤出現虧損主要原因為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導致。資料顯示,藍海華騰專業致力于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、生產、銷售以及整體方案解決。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復蘇,未來公司的業績有望進一步提升。
進入2020年,藍海華騰更加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。在5-6月份,藍海華騰與比亞迪合作設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,雙方將開展聯合實驗和合作研究,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,共同建設SiC、IGBT功率半導體的開發與應用試驗平臺,開展新能源汽車用電機控制器的核心器件開發與應用研究,提高產品的可靠性、安全性與性價比。
功率半導體是變頻器和電機控制器的核心部件,而目前比亞迪已經成功將自研的功率半導體應用到汽車中,藍海華騰電控和變頻器都需要用到功率器件,與比亞迪的深入使用將能促進其產品的升級和降低成本,獲得更高的產品競爭力,有利于拓展下游應用。
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,是國內領先的半導體IDM企業,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、智能控制IC、智能
傳感器、光電半導體、制造及服務,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、能源、工業、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領域。而藍海華騰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供應商,直接或間接服務于北汽福田、上汽申沃、東風小康、廈門金龍、蘇州金龍、三一重工、中聯重科、中國一拖、金旅、安凱、中通、徐工、開沃、華菱、陜汽等幾十家國內新能源車企,兩者有很多的互補性。
此外,藍海華騰子公司新余華騰還出資2500萬元參與比亞迪半導體的股權投資。藍海華騰表示,上述合作有利于實現公司核心原材料如IGBT模塊及晶圓、SiC模塊及晶圓等關鍵技術領域的戰略延伸,以及公司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推動和產業布局。
除了電控方面,藍海華騰在電池領域也開始與比亞迪合作,雙方計劃在電機控制器單元、集成式電控、動力電池、高壓直流繼電器、金屬化薄膜電容器、高壓直流熔斷器等產品的應用與推廣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。
藍海華騰正在積極開展多模式的合作以及對外投資,8月24日,藍海華騰公布審議通過了《關于對外投資設立合伙企業暨關聯交易的議案》,公司與徐學海、黃主明、深圳市華騰芯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(“芯能管理”)擬共同出資2000萬元人民幣設立深圳市華騰芯能創投合伙企業(有限合伙)(“芯能創投”)。
芯能創投將依托珠三角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,重點投資于新能源控制及工業自動化為主導的產業及重大項目,并通過直接投資或設立子基金投資引進工業互聯網、基于汽車電子的芯片半導體、汽車電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智能裝備、醫療設備、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,助推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升級。